本次新康橫斷之中,這是最詭異的垃圾,其次是暖暖包。
暖暖包還勉強可以推測是新手怕冷帶上來的,但防蚊液究竟是?????(黑人問號) (這不是高山縱走路線嗎)
而且等一下!新康橫斷這種累累的路線也有「怕山上冷所以要揹暖暖包」的人上來?老實說只要能揹得下山 (不得不說暖暖包這種東西實用性超低),我一點也不在意啦!但亂扔真是太糟糕了。
.
對於撿垃圾,我一直保持隨喜的態度,也就是說要(一)行有餘力 和 (二)先保障自身安全再說。比如說負重爬坡,喘得要命時最好會有心情撿啦! 😆😆
最容易收集到垃圾的地方,往往是在山屋或營地附近。我一直以為,新康橫斷這種難度較高的路線由於訪客少,垃圾量應該也比較少。但事實上,沿線還是不斷有包裝紙出現,尤其是連理山(桃源)營地旁,幾乎可以用垃圾瀑布來形容了,長時間累積的成果相當可觀。
有重量又占體積的垃圾,比如說瓦斯罐、卡式瓦斯罐和金屬器皿等,要讓一般登山者撿是心有餘而力不足,更別說還是位於多日行程路線之上。
其餘一大堆雜七雜八的破爛塑膠垃圾,也不知從何清理才好,除非政府派員或民間自組長程淨山團 (話說最近三條魚有開一團能安的),不然應該會一直留在原地。
.
確實,無論是過去或是現在,許多自私的人為了減輕重量,垃圾是能丟則丟,或是不管能不能燒都丟進營火裡。
但在山上的活動的族群並不是只有一種,大家在砲轟前要思考一下別的可能。試想一群人參加了豪華商業團,早晚餐都由他人包辦,但他們並不必自帶瓦斯罐,對吧?丟的人又會是誰?
除了商業行為有定義和列管之外,另一方向就是加強宣導教育和培養消費者意識,前者針對自組隊,後者針對商業隊伍。如果市場之中在意環境的人占多數,那麼業者也會隨之調整策略。
舉例來說,假如A業者不只標榜廚餘100%揹下山,還會反過來為客戶上環境和生態教育課程 (教你怎麼挖貓洞跟無痕山林準則),雖說團費比行情高不少,卻仍然能在市場上獲得成功,那B、C、D業者自會考慮跟進,環境最終會變得更好。
然而這在現在只是個理想啦。我們的山,我們自己清,量力而為。
(我5天撿的垃圾遠遠超過自己的垃圾,常在樹叢裡鑽來鑽去也不能外掛,最後占了背包裡好多空間啊 😅)